五年前,北京地區運行智能電表總數170萬,占全部居民客戶的25%。今天,北京地區運行智能電表總數762萬,占全部居民客戶的98.5%。
五年,北京地區智能電表客戶占比從25%到98.5%。繳費方式上,由柜臺繳電費變為“足不出戶”網絡方式購電;由原來余額不足造成的停電,如今可享受“遠程應急送電”服務;在搶修方面,由無法預計的維修時間此刻已可通過手機實時監測等等。
“五年間,智能電表每年可發現北京地區計量設備故障及用電信息異常70萬次,每年可追補電費2300多萬元?!眹W北京市電力公司營銷部計量處處長李冀表示,“智能電表采集系統數據都是客觀的,記錄的用電信息數據是真實的,就像遍布在大街小巷的攝像頭隨時保障著客戶用電便捷可靠安全?!崩罴绞菑氖码娏π袠I的一位“老人”。他見證了北京地區智能電表的從無到有、從摸索到專業。
“如今,智能電表已給千家萬戶提供便捷,然而這一切并不是一蹴而就,智能電表的普及和改革之路走的可謂艱辛。
一支筆、一個本、一沓收據、一個挎包、一個手電筒……在抄表的路上,抄表員們經住了六月炎炎烈日的烘烤;經住了三九隆冬的寒風凜冽大雪紛飛;經住了大風沙塵的肆意襲擾;也經住了暴雨過后泥濘的坎坷道路。
“抄電表看似簡單,但卻是一個需要體力、腦力和精力的工作?!眹W北京市電力公司門頭溝供電公司龍泉供電所計量專責工郭陽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電表大規模普及之前,我們抄表是有規定時間的,無論刮風下雨、酷暑嚴寒都要盡職盡責,如果客戶白天不在家,就得晚上去抄;如果幾天不在家,就得幾天后去補抄,或者粘貼通知單告知客戶?!?/p>
智能電表自動抄表功能,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避免了因人工錯抄、抄表不及時給市民造成的麻煩;智能電表系統每天可自動定時抄表,提高了抄表的實時性,為客戶準確查詢、靈活繳費、余額提醒等服務措施提供技術支撐平臺;為國家節能能源、合理用電提供快速便捷的決策分析數據。
隨著智能電表的普及,北京地區原來的抄表工已經發生改變。
“我們舍棄了一筆一本的單一服務,邁進了以網絡監控監測為主的多功能服務時代。通過系統檢測,可以查詢電壓、電流、使用電量、剩余電量,便利了客戶,也提高了我們的效率和監管力度?!遍T頭溝供電公司龍泉供電所裝表接電專責工閆冰告訴記者,“就目前而言,門頭溝地區只有拆遷轄區的零散戶還需要抄表員抄表,少量后付費的非居民還需要抄表,基本已經告別抄表的時代?!?/p>
“ 初,一部分老百姓對更換智能電表不太理解,認為換表是為了多收電費,還有社會上關于智能電表走的快的傳聞也讓老百姓產生抵觸和拒換的情緒?!崩罴奖硎?。
為了充分尊重客戶的知情權,北京市電力公司在換表前一周會進入小區進行宣傳,在顯著位置張貼換表通知,并嚴格按照通知時限開展換表,換表信息請客戶確認,對于部分長期不在家客戶開展預約上門換表服務,換表當日還會在現場設置客戶咨詢解答點,解答客戶疑問,換表后將按通知時限要求將新的購電卡發放至客戶手中。
為提升智能電表換裝工作質量,國網北京電力精心制作了《智能電表換裝工作標準化流程(試行)》。流程中的每個細節都是經過仔細推敲的,即便是敲門的力度、說話的語氣、安裝過程中的語言交流都是有嚴格要求的,從而提升客戶滿意度。
30元預付電費,是2014年北京電力公司向首都居民推出的一項獨享服務。家住北京市的智能電表客戶,只要拔打95598供電服務熱線,就可以申請該項服務。這也是北京電力公司仔細分析智能電表客戶需求,經過大量準備工作后的一種便民服務舉措。
李冀介紹說,“熱線工作人員在核實客戶客戶編號等基本信息后,將通過遠程信息系統,向客戶預支30元電費,電費下發成功后發送短信告知客戶??蛻糁恍枋謩雍仙献约议_關,就可以恢復用電,而30元預支電費將在客戶下次購電時自動扣除。目前,每年有約20萬客戶申請此項服務?!?/p>
近年來,國網北京電力結合智能電能表開展了“互聯網+電力營銷服務”。智能電表的繳費方式是在現有營業網點、銀行柜臺等基礎上,通過手機客戶端、微信、支付寶、電費充值卡等方式購電。購電后平均在7分鐘內將所購電費下發至客戶電表內。這樣就可以“足不出戶”進行購電。截至目前,線上繳費方式已占居民客戶購電數量的70%。
“還有‘戶號標識’,也是我們北京電力公司獨有的服務”,李冀強調說,“客戶編號終身,打印在智能電表購電卡正面右下角,客戶可使用該編號通過網站、手機客戶端、支付寶、微信等平臺,進行購電交費及用電信息查詢。這項工作都是通過人工核實的,雖然工作量很大很麻煩,但是客戶在辦理各項業務時會更加方便?!?/p>
在提升居民用電服務的路上,北京電力一直力爭。如今,市民申請應急送電服務不止撥打95598供電服務熱線這一種渠道,還可以通過“掌上電力”APP來申請此項服務。這也是北京電力積極推廣“互聯網+電力服務”的一項新舉措。
記者采訪了解到,北京地區的“掌上電力”已具備支付購電、用電查詢(包含電量電費查詢、交費購電記錄查詢、電費余額查詢)、網點導航、服務定制(APP信息推送、短信服務、電費電子賬單)、停電公告、在線客服(包括自助客服、熱線直撥)、用電查詢密碼修改、用電知識(包括服務指南、資費標準、服務承諾、用電常識)等多個功能模塊,服務能力不斷升級。
“不過,智能電表在停電時不能報送停電事件是目前智能電表存在的缺失?!崩罴奖硎?,國網北京電力目前正在研發改良該功能,“如果智能電表可以自動報送停電信息,我們就能時間派工作人員進行維修,進一步縮短了維修時間,也減少了客戶的麻煩?!?/p>
也許,未來的某一天,當你走進家門,電燈已自動為你打開,空調也調節到舒適的溫度,空氣凈化器對空氣質量已做好調整,甚至家中的音響設備也剛好播放到你喜歡的那一首。
從電器到家居,從電力到生活方式,各個設備都通過智能電表自動化的進行著能效管控。這就是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一塊小小的電表不可忽視的力量。
2020 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笆濉逼陂g,市場監管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 推動計量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計量科技基礎、量傳溯源體系、計量服務保障能力、計量監督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奮力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計量基礎。
我國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數已超過10億,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已突破75億,物聯網正在步入加速發展期。
據了解,碎片化一直是物聯網的鮮明特點。從通信協議角度來看,目前沒有一家公司能夠獨攬整個市場,芯片廠商、系統廠商、云服務商等,每家公司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做硬件和平臺,對一個制造型企業來說,要把不同供應商提供的設備全部在一個聯網環境下管理起來,無論時間還是成本都要進行大量投入。
網絡發展到現在,已經基本能滿足人們無處不在的信息傳輸和交互的需求,但當網絡連接到萬物的時候,如何按需互聯,還要進一步探索。
目前來看,物聯網發展的關鍵是要將網絡應用覆蓋到非智能終端,讓終端能夠進行交互,但現在很多技術還存在碎片化的特征,未來要解決系統集成的問題,連接的系統和環境必須智能化。目前業內可能更加集中于支離破碎的技術研發,如傳感器、大數據、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技術,這些技術當然也很重要,但這只是整個物聯網和工業4.0時代的一個局部。我們需要有一個頂層的系統性戰略設計和規劃。
預計2025年,全球物聯網總人均數超過240億,智慧健康、智能車聯、智能家居、智能環保等,將會推動物聯網應用爆發式增長,大量的新產品、新業態、服務新模式將蓬勃涌現,深刻改變傳統產業形態和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引發產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浪潮,引領我們邁入萬物互聯的智能社會。
在5G加持下,物聯網正在向智聯網過渡,在這個過程中,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無縫融合,提升了物聯網的作用和價值,開拓了各類新的應用場景。此外,物聯網也正在成為工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如何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成為眾多專家學者關心的焦點。
企業內網是工業互聯網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創新的基礎保證。目前我國企業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如何在不同技術層面上解決定制化問題,仍有待深入研究。
很多企業已經能實現完全自動化生產,但企業的內部網架構卻是比較隔離的網,應用沒有統一標準。這需要采用新型技術優化現有生產系統,實現工廠管理控制系統扁平化,支持柔性靈活調整。例如利用工業無線、5G等技術建設工廠內無線網絡,實現生產環節網絡全覆蓋。支持更靈活的生產線動態重構。實現工廠內人員、設備、物料、產品各生產要素的互聯,為工廠實現個性化生產、柔性制造、協同制造以及安全巡檢、設備監測、視頻監控等業務應用提供基礎網絡支撐。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與5G融合,將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新的力量。
事件回顧:2020 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嚴峻疫情打破了所有人平靜的生活。面對突然爆發的疫情,積極部署全國計量系統做好相關醫療設備計量檢定 / 校準、開展公共場所疫情防控中測溫設備的現場計量檢定 / 校準服務等相關工作,建立相關計量標準、技術規范和標準物質體系等,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計量保障。
疫情緩解后,為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部署,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市場監管總局又聯合國家藥監局、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支持復工復產十條政策措施,積極服務市場主體復工復產。
入選理由:在這場與疫情的較量中,全國各地、各條戰線中的計量人逆行而上,用不同的方式來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測量”支撐,在抗疫中奉獻光與熱,展現出“最美計量人”的風采!
1、2020年3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布 2020 年立法工作計劃,對 2020 年立法工作作出安排。根據這一計劃,全年立法項目共 55 項,其中包括《計量校準管理辦法》。
2、2020年7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第 29 號總局令,對《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統計管理辦法》等 24 部規章予以廢止,其中《社會公正計量行(站) 監督管理辦法》《計量檢定人員管理辦法》在列。
3、2020年7月31日,《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計量比對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印發實施?!吨笇б庖姟?對健全計量比對工作機制和管理模式作出部署要求。建立由市場監管總局統一管理,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統籌聯動、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堅持“誰主管、誰監管,誰組織、誰監管”的原則, 構建職責明確、銜接配套、務實管用的管理模式。最終規范計量比對項目實施,提升計量比對供給質量和效益。
4、2020年10月23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于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總局 31 號令),對 30 件部門規章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其中涉及計量的有 9 部:《計量基準管理辦法》《商品量計量違法行為處罰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計量器具監督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辦法》《加油站計量監督管理辦法》《零售商品稱重計量監督管理辦法》《計量標準考核辦法》《能源計量監督管理辦法》《眼鏡制配計量監督管理辦法》。
5、2020年10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關于調整實施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的公告》 發布,對《實施強制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進行了調整。
6、2020年12月,《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廢止 86 件規范性文件的公告》(2020 年第 56 號)、《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廢止 86 件文件的公告》(2020 年第 58 號) 發布,決定廢止 86 件規范性文件和 86 件文件,其中多項涉及計量工作。
7、2020年12月4日,《市場監管總局關于構建區域協調發展計量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 發布。構建區域協調發展計量支撐體系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 (中發〔2018〕43 號)、《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中發〔2017〕24 號)等文件精神, 服務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質量強國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對優化計量供給、更好滿足高質量發展的計量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入選理由:我國全面推行依法治國,持續完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不斷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進一步深化機構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監管效能,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深入落實“放管服”改革舉措,完善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質量技術基礎建設法律制度,著力防范安全風險,提升計量比對供給質量和效益等,總局在計量相關法規政策方面也做了系列安排和調整,以確保市場監管計量行政機關依法更好地履行職責。
事件回顧:2020年4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以國市監計量〔2020〕79 號文件的形式正式印發了《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這是繼2013 年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 年)》提出產業計量概念之后,關于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的第一個全面、系統的建設性指導意見, 對于未來更好規劃、完善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發揮計量對產業創新和質量提升的基礎支撐和保障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對我國構建現代先進測量體系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同年 9 月27日,全國工業產業計量工作座談會 - 產業計量(上海) 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旨在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發揮計量測試對產業創新和質量提升的基礎支撐和保障作用。截至 目前,市場監管總局已在航空、航天、海洋裝備、高速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核電等領域批準籌建了 36 家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入選理由:目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無論是發展實體經濟、振興制造業,還是提升質量,計量都是重要的基礎和保障。
新時代的發展格局對產業計量測試工作支撐供給側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 年)》,服務制造強國和質量強國戰略,近幾年,市場監管總局依托各省市計量技術機構、部門或行業所屬企事業單位,在全國范圍內批準籌建并驗收了一批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事件回顧:2020年3月23日,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發出通知,就進一步做好“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活動進行專門部署和要求。
5月20日,在“ 5·20 世界計量日”主題活動上啟動了“計量服務中小企業公共平臺”。該平臺后上線了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主要包括新聞動態、法律法規、“一站式”查詢、常見計量問答、典型企業案例、免費視頻等 6 個版塊內容。同時,為了方便移動手機端瀏覽相關信息,該平臺還同期設立了“計量服務中小企業”公眾號和小程序,只要用微信掃描站內的兩個二維碼,就能在手機上瀏覽所有平臺信息,并在線提交各項計量需求。
繼5月20日啟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公共平臺”之后,市場監管總局再推服務中小企業大禮包。邀請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技術機構和企業的計量大咖們,從 7 月17日開始,通過“計量服務中小企業網絡大講堂”的形式,為廣大企業和計量同仁講授企業計量知識。每周五上午 10 點準時開播,只要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輕松進入直播課堂。
5月20日當天上線的“全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信息公開系統”及微信小程序,能夠使社會公眾和企事業單位對 5.8 萬余條全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信息數據隨時查詢,更好滿足中小企業計量溯源信息需求。
為響應國家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號召,9月10日-11日,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中國計量協會組織開展的“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西部行活動”在青海省西寧市拉開序幕?;顒俞槍ξ鞑科髽I實際需求,通過創新計量服務模式,推進計量精準服務,帶動了長效計量服務機制的建立。
入選理由:為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幫助企業全面了解各項計量政策和要求,促進中小企業提質增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了系列服務中小企業的活動,有助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精準施“測” 推進企業復工復產。
事件回顧:2020年5月20 日,市場監管總局在京舉辦“世界計量日”主題現場活動??偩贮h組成員、副局長(正部長級) 秦宜智作主旨發言,國際計量委員會主席溫南·洛、國際法制計量委員會主席羅曼·施瓦茨、國際計量局局長馬丁·米爾頓通過視頻致辭。
2020年“世界計量日”國際主題為“測量支撐全球貿易”,旨在提高人們對測量在全球公平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認識。為體現計量在我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的支撐保障作用,中國確定特別主題為“計量精準戰‘疫’、助力復工復產”。
活動當天,市場監管總局建設的“全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信息公開系統”和“計量服務中小企業公共平臺”正式上線運行,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資源。
入選理由:“世界計量日”是我們計量人的節日,國家層面為了慶祝和紀念節日所開展的盛大主題活動入選當之無愧。
事件回顧:2020年10月30 日,國際計量局發布了首次千克復現方法國際關鍵比對的報告。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能量天平國際比對團隊采用NIM-2 能量天平裝置代表我國參加了此次比對,我國的測量結果與比對參考值的相對偏差為 1.17×10-8,綜合不確定度為 4.49×10-8 量級,成為繼加拿大、美國、國際計量局之后,第 4個采用電天平方案在真空中達到10-8 量級測量能力。這標志著我國的測量數據得到國際計量委員會的認可, 并參與國際約定值的確定,進而用于新定義實施后全球質量單位的量傳。
入選理由:質量單位千克的重新定義被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稱為像尋找希格斯粒子一樣的世界 6 大科學難題之一。近年來,我國積極參與國際單位制的重大變革——千克的重新定義,自主提出的能量天平方案的測量水平得到不斷的提升,經過 13 年的發展,從無到有,比對測量結果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事件回顧: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鹦翘綔y是涉及眾多高新技術的系統工程,北京東方計量測試研究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四研究所,514所)作為國家航天器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參與其中壓差測量、陀螺殼體精測等多項計量檢測任務。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 203所自主研制生產的數百只晶體元器件,作為嫦娥五號中電子設備的“心臟”,穩住探月飛行的“脈搏”,助力嫦娥實現精準奔月。此次發射中,514所發揮五院專業計量檢測機構和國家航天器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的技術能力,以地面測試設備研制、專測設備計量校準、測試場地解決方案,為任務圓滿成功也貢獻出計量力量。
入選理由:一大批計量人默默科研攻關,他們把“計量因素”融入星辰大海的探索之中,源源不斷為實現航天強國夢貢獻“計量智慧”,詮釋了“國之重器,精于計量”的使命擔當。
事件回顧:2020年4月,執行第 36 次南極考察的“雪龍”號和“雪龍 2”號船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中國計量人借助這次“雙龍探極”,終于第一次踏上了南極這片神秘的土地。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派出的粟多武副研究員,攜帶由該院自主研發的高精度絕對重力儀,在南極中山站建立了我國首個重力加速度校準點,并通過自主研發的遠程時空基準量傳實驗系統,實現北京- 南極遠程時間頻率精準傳遞,為保障我國南極重力測量結果的溯源性和準確性奠定了基礎,也首次驗證了基于北斗鏈路的遠程時間頻率傳遞系統在全球范圍內的可靠穩定覆蓋能力。
入選理由:該項工作是我國首次在極地區域完成并驗證了建立時空基準的全部技術方案,尤其是在某些國家對我國進行高科技產品封鎖的環境下,意義重大。為我國開展極地區域的測繪等奠定了基礎,提升了我國在和平利用極地國際活動中的話語權。
秦宜智出席第 55 屆國際法制計量委員會(CIML) 視頻會議
事件回顧:2020年10月19日至 23日,第 55 屆國際法制計量委員會(CIML) 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正部長級)秦宜智作為 CIML 中國代表出席 CIML 會議和同期舉行的主席理事會(PC)會議。會議通過決議,中國主導完成的血壓計國際建議獲得 CIML 批準發布。
中俄能源計量分組第九次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
事件回顧:2020年11月23日,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經貿合作分委會標準計量認證和檢驗監管常設工作組能源計量分組第九次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本次會議形成了《第九次中俄能源計量分組會議紀要》,中俄雙方將在中俄能源計量分組機制下,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兩國計量領域交流與合作,為中俄油氣貿易合作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并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2020年APMP 線上全體大會和相關活動成功舉辦
事件回顧:2020年年底,第 36 屆亞太計量規劃組織(APMP) 全體大會及相關活動圓滿落幕。本次會議歷時 1 個月,包含大小線上會議 43 次,共有來自 8 個國際及區域組織和亞太 20 多個經濟體的 200 多名代表參加,是首次以線上方式召開的 APMP 年度盛會,也是首個由秘書處全面組織的 APMP 年度大會。2020 年是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作為主席單位主導APMP 工作的第一年。在主席領導下,APMP 以制定戰略規劃、推動區域抗疫合作、優化組織運行管理三個方面為重點,從中期會議部署到全體大會收尾,認真務實、富有成效地完成了一系列任務,在履行國際組織領導職責、推動區域計量工作發展方面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年度答卷。
第三屆“藥物及診斷試劑研發與質控”國際研討會召開
事件回顧:2020年11月10日,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和國際計量局聯合主辦、南京市計量監督檢測院和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承辦的第三 屆“藥物及診斷試劑研發與質控”國際研討會在江蘇南京拉開帷幕。此次研討會為期 3 天, 以“測量與標準,質量與安全”為主題,以計量技術為核心,旨在為藥物及診斷試劑前沿研究與工程化轉化搭建橋梁和紐帶,旨在以計量技術為核心,搭建藥物及診斷試劑前沿研究與工程化轉化的橋梁,為研發、質控、產業化等全產業鏈扁平化、開放式合作奠定基礎。本次大會為線上線下同時進行。會議期間,“中國計量測試學會藥物及診斷試劑產業計量測試聯盟”成立。
入選理由: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全球,在全球受疫情沖擊極為嚴重的情況下,2020 年我國仍積極組織和參與各種國際計量活動,彰顯了大國的計量擔當,同時進一步增強了我國在國際計量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